近日,上海纽约大学2025年博士新生夏令营在前滩校园顺利举办。此次参与活动的准博士生来自纽约大学7个学院的17个博士项目,专业背景多元。大家通过游戏、校友分享等环节,与新朋友破冰,提前了解学校的丰富学术与支持资源,为即将开启的博士生生涯做好充分准备。
目前,上纽大与纽约大学相关学院及学术部门共合作开设11个博士项目,在读博士生78人。根据纽约大学博士项目培养要求,博士生无论被纽大全球教育体系的哪一所门户校园录取,都需要在第一年前往纽约校园,完成核心基础课的学习。

上纽大学术战略发展副教务长Pierre Tarrès即将于秋季学期履新上纽大博士项目主任。他代表上纽大热烈欢迎所有准博士生的到来,并强调了博士阶段的挑战,“不同于其他学习阶段,攻读博士学位不再只是简单地吸收和复现现有知识,而是需要深入钻研,进而能够质疑、挑战并拓展知识。”
他分享道,想要驾驭这段充满挑战的旅程,需要遵循一些准则:基于对知识的好奇选择课题;遇到困难坚持不懈;重视学术交流与人际往来,切忌闭门造车;时常思考毕业后的生涯规划;充分利用学校的丰富资源。“此次夏令营提供了一个认真思考这些准则的绝佳机会。”Tarrès教授说。
纽约大学全校事务与研究生教育副教务长Elise Capella以自身求学经历鼓励大家在遇到挑战、感到迷茫时保持初心,并积极寻求支持。“在博士生涯中,你可能会经历一次、甚至多次挑战与自我怀疑——困惑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是否还能或应该坚持下去。在这些时刻,明确你的初衷、牢记你‘为什么[选择读博]’能帮你挺过难关。”Capella教授说,“当然也不仅是这些‘为什么’。当你身处逆境时,你的社群同样会支持你。虽然这话听起来老套,但你不是一个人。”
为了让新生们更直观地了解纽约生活及博士学习的方方面面,夏令营邀请了纽约大学的在读博士生与博士校友,以一手读博经历与心路历程,解答大家的疑虑,展现真实就读体验。
沈逸秋与Yukina Zhang均是纽约大学校级杰出博士论文奖获得者,毕业后分别于纽约大学和戴维森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她们从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视角送上了珍贵的博士学习经验与建议。

纽约大学2023届数据科学博士沈逸秋目前在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NYU Grossman)担任助理教授,她分享道,“要谨慎选择研究方向,专注于具有实际影响力的工作,并不惧于寻求帮助、组建需要的团队。这条道路不仅关乎专业技术的提升,更在于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有意义的问题。”
Yukina Zhang博士毕业于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所,现担任戴维森学院艺术与中国研究助理教授。她建议学生不仅将博士学习阶段视为一种获取和创造知识的严格训练,更应把握这一契机,培养可转化的技能、促进个人成长,并深入思考跨学科议题。此外,她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城市中寻找灵感并建立人脉联系。
在随后的座谈环节中,四位在读博士生及博士项目助理主任吕丛一与新生们分享了各自的求学经验,并就“如何看待博士生涯的成功”“如何过好读博阶段学习生活”等话题展开探讨。

来自韩国的Yeji Choi即将入读上纽大与纽约大学瓦格纳公共事务学院(NYU Wagner)联合培养的公共管理博士项目,此次专程飞来上海参加夏令营活动。“面对即将开启的博士生涯,我心中兴奋与忐忑交织。参加这次夏令营,我希望能从同学身上既获得实用的建议,也找到情感的共鸣。”Choi说,“同时,我也想亲眼看看校园的模样,切身感受这个我未来将融入的学术社群。”
“这场座谈令我难忘之处,不仅在于那些实用的时间管理和效率提升技巧,更在于大家坦诚分享的真实故事。同学们既讲述了科研中的倦怠、孤独与迷茫,也分享了在研究中找到的意义、韧性与快乐。其中吕丛一老师提到的‘像重视工作一样重视心理健康’的建议让我深有共鸣。这提醒我,这段旅程不仅关乎学术成长,更关乎人格的完善——这个启示将伴随我未来五年的求学生涯。”
即将入读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NYU Tandon)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项目的董同学也从同辈分享中受益良多。“分享环节中,大家围坐一圈,畅谈选择攻读博士的初心,每个人都闪闪发光。同伴们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通过与同侪的交流,我学到了如何更好地为博士生涯做准备。活动更让我们找到了归属感。”
分享与座谈之余,夏令营也准备了丰富、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大家在互动中自然而然地打破新人间的尴尬与隔阂,敞开心扉,建立友谊,融入新环境。

“通过破冰活动和团队建设游戏,我们之间的隔阂很快消融。我发现自己能与来自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统计学等完全不同领域的学生谈笑风生。尽管学术背景迥异,但我们即将踏上相同的征程,这种奇妙的共鸣让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Choi分享道。
上海纽约大学作为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践行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和跨文化交流机会的理念。此次博士新生夏令营通过搭建跨越国界和学科界限的学术社交网络,不仅为新生们预备了即将在纽约展开的学术之旅,也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人生道路铺设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