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进全球最大市场:上纽大学生的义乌学习之旅

yiwu

9月26日,上海纽约大学的一群学生踏上了前往浙江义务的实地学习之旅。暂别熟悉的课堂,他们来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深入热闹非凡的商贸现场。

在交互媒体与商学实践助理教授Nicole Wang与社区参与式学习(CEL)办公室的共同带领下,学生们触摸到国际贸易的脉搏,还亲眼见证了一件件产品从创意萌芽、生产制造到打包发货的全过程。

学生们穿梭在市场纵横交错的廊道间,观察各国商客如何洽谈、下单。他们也实地参观了本地工厂与电商企业,甚至亲自上阵体验“杀价”。这趟行程让他们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全球供应链的实际运作,并切实感受到创新、应变与沟通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我们消费者习惯了在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一键下单’,却很少去想,这轻轻一点背后,牵动的是一个何等庞大且遍及全球的复杂网络,”Nicole Wang教授说,“经过这趟旅行,学生们亲眼看到供应链创新、物流体系革新如何与数字创意有机结合,共同驱动着蓬勃发展的网络经济。”

几十年来,义乌从地方市场一步步发展为连接亚、欧、非乃至全球的国际贸易枢纽。去年,义乌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约合560亿美元)。行走其中,学生们直观感受到这座小商品之都与全球大市场的同频共振。

对许多学生而言,踏进义乌国际商贸城的那一刻,震撼远超预期——这座由五区宏大建筑、75,000多个摊位共同构成的、实体化的商业万花筒,将玩具、纺织品、电子产品、圣诞装饰等世界各地的消费图景,都浓缩于此。

yiwu
义乌的夜市

 

“这趟义乌行,让我把中小型商品从采购、生产到分销全球的整个链条串了起来,”2026届数字媒体技术(交互媒体与商学)专业学生王涵靖说,“看来在全球市场上与供应商打交道,离不开高效沟通和灵活议价这些能力。”

“市场里品类的丰富程度超出我的想象,连‘价签’和‘纽扣’这样的小物件,都有专门的店铺在卖!”

市场庞大的规模和包罗万象的商品,刷新了2027届金融学(商学与金融)专业学生Duh Zathang的认知。“从玩具到健身器材,中国制造所能服务的产业跨度之大、覆盖之广,令人惊叹。”

2026届金融学(商学与金融)专业学生杨路易谈到,此行让他们一睹市场高效运转背后的创新引擎。“更让我惊叹的是这里不断迭代的销售和交易模式。一个县级市,居然能呈现如此多元、现代、国际化的风貌。”

对于怀揣创业梦想的学生来说,义乌更像是“灵感工厂”。2028届数字媒体技术(交互媒体与商学)专业学生Lynelle Lowrenz一路都在为自己的创业项目物色合适的护肤品供应商。“商品琳琅满目,商机无处不在,这感觉太棒了。”

yiwu

 

师生们还走进当地的工厂和电商企业,一条鲜活的全球贸易链条在眼前徐徐展开。

在一家主营东南亚市场的电商公司里,学生们观摩了跨境电商的实际运营模式。他们还参观了化妆品工厂,亲眼见证了从原料配比到成品包装的完整生产线。

此行如同一堂行走的课。实地看完从制造到跨境物流的全过程后,大家坦言,课本上的商业理论变得真实可感了起来。

漫步义乌街头,学生们发现,国际文化氛围日渐浓厚,面向外国商客的商店、餐厅随处可见。“这些店铺正是全球贸易作为文化熔炉的缩影。”Zathang说,“这让我意识到,供应链不仅仅是经济系统,更是连接世界的文化桥梁。”

此行还特别设置了实战环节——在Nicole Wang教授的安排下,学生们亲身体验价格谈判的学问。他们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真刀真枪地化身“买家”,和摊主过招。

涵靖表示,向商家刨根问底、讨价还价,是这次行程中最宝贵的收获之一。“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沟通要清楚,问题要问到点子上,谈价也得有技巧。”

Zathang补充道,经过这次实践,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我发现,只要把话问到点子上,学会跟供应商有商有量、找到折中办法,就没有谈不成的生意。这次学到了很多与供应商打交道的技巧和管理技能,也摸索到了打造产品的门路,未来我会用到事业中去。”

“谈生意,耐心和专注是关键。”2028届数字媒体技术(交互媒体与商学)专业学生Korn (Jacky) Kijwattanapong总结道“许多人急于求成,但谈价从来不是一次就能搞定的。真正的合作,往往需要多轮沟通,每次都为了不同的目的层层深入,好事多磨。”

他还很钦佩义乌商人注重细节、精准聚焦的经营智慧。“与其什么都想做,不如把一件事做精。找准一个产品深挖下去,反而更容易成功。”

学生们的此行所获,不仅是对经贸的深入认知,更是关乎自身的思考:如何在未来,以更强的适应力、好奇心与沟通能力,拥抱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世界。

Lowrenz分享说,这次旅程让她体会到开放心态的力量。“光有心态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在与人沟通时,做到精准表达、言之有物。”

对这些商科学生来说,走进真实的商业环境,是一次跳出课本的深度学习。“在义乌,我看到了商业运作的鲜活样本,”杨路易说,“我也学会了如何快速打开陌生领域的大门——不仅借助互联网或AI,更是靠一手信息和真实的谈判交锋。”

Nicole Wang教授表示,这正是她策划此次义乌之行的初衷。“希望通过沉浸式学习,帮助学生真正连接理论和实践,从而在未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商业环境时,做到会洞察、通人情、精业务,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学生们也体会到,交易需要耐心,求学亦无捷径。这趟旅程教会他们的,不仅是商业逻辑,更是一种沉心专注、在细节中持续积累的成长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