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代表孙蕴喆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致辞

rachel's speech banner
2023年5月22日

尊敬的Hamilton校长、童校长、雷蒙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家人和朋友们,以及遍布全世界的2023届毕业生们:欢迎大家!

终于,我们团聚在这里。疫情的阴霾犹在,但我们终于可以站在前滩新校园,激动地宣布: “我们毕业了!我们怀抱信念,坚韧地共同度过了这跌宕起伏的四年!”

触动我写下这份文字的,是妈妈的一句感叹——“去了上纽大后你变化好大!”我震惊了几秒钟,回答道:“不,妈妈,我一点都没有变。我只是在探索自我,在认识我自己,在毫不犹豫地去尝试我相信的事情。” 是的,这种发展兴趣和个性的能力要归功于上纽大培养的批判性思维和包容态度。

我到底是谁呢?我一直梦想成为研究大脑运作,尤其是情绪领域的科学家。我能体验狂喜,时有沮丧,也能感知温暖。如此多的情绪充斥在我小小的脑子里,因而我更加好奇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为此,我信心满满地制定了一个“完美的”四年规划。而后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疫情的暴发彻底打乱了我的计划,而我在上纽大的旅途也转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许多同学和我一样,去到了自己计划之外的海外学习中心。身处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我相信,我们可能都去过一座陌生的城市、接触某种陌生的文化。我的朋友曾开玩笑说我们是“international orphan”(国际孤儿)。我们可能不知道能相信谁,我们也或多或少遭受过歧视——“呦,你看那有个老外”“Go back to your country!”(回你老家去!) 然而,正如“以世界为课堂,以天下为己任”所说,我们积极地融入新环境,学习新的语言,并且结交新的朋友。

四年之后,在我眼中,上海不再是单纯的“金融中心”;它是黄浦江沿岸在新旧冲击之下形成的和谐之美,是有着奇异感觉的“in-between cityness”(中间城市特质),是2022年上海静态管理后大家展现出的团结信念。阿布扎比也不再是“石油与富裕”的简单符号,它也是友善与文化包容的象征——在这里,一个身穿黑袍的小女孩曾眨着眼睛问我:“我们能做朋友吗?”说到纽约,连一位北京的出租车司机都曾好奇地问我:“呦,纽约挺危险吧?”但是,我为它充满魅力的一面倾倒,这座城市无私地拥抱着几乎所有人。这种包容的精神注入到纽约大学,延伸至各个校园和每个海外学习中心。

身为大四学生,我们已经习惯忙于完成项目、寻找实习、规划未来。即便如此,在最黑暗的时刻,正是同窗站在身后给予力量。正如我独自在纽约申请研究生项目时,朋友曾拥抱焦虑的我,告诉我:“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会一直支持对方。”我的嘴唇颤动,无言哭泣着。回首过往,没有言语能表达我的感激。接着,我听到脑海中有声音对我说:“多讽刺啊,愚蠢的女孩。你想要研究情绪,但是最初你甚至不承认、不接受、也不与人分享这份最真挚、最有力量且最复杂的人性——爱。”如今,通过学习神经科学,我知道了爱的科学解释。它可以是一种通过社交互动和连接形成的安全感,通过下丘脑释放催产素和杏仁体释放多巴胺等神经化学物质而产生。抛开科学解释,也正是在上纽大,我深刻地体会到,爱的确可以消除性别、年龄、国家、种族、宗教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无论我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导演怎样的人生,我都会将爱的价值谨记于心。

这是我在上纽大体悟到的人生哲学。我敢肯定,你们的人生哲学也会非常精彩、充满哲思。上纽大给我们提供了了解文化、理解他人的窗口;上纽大的每一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引导我们去学习和探索未知。最重要的是,感谢在场所有的家人和同伴,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我知道我们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回报。期待见到我们所创造的世界。2023届毕业生们,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